单车欲问边,属国过居延。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
……
唐代诗人王维以神来之笔写下的这首诗,生动地刻画了边陲大漠和塞外雄奇的自然风光。诗中所指的居延,正是今日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。
千百年来,额济纳身居大漠深处,充满了神秘且富有传奇的色彩。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先民和汉族先民们,得惠于额济纳河流的滋润,创造了灿烂的居延文化,成就了额济纳河流域的辉煌。如今,居延文化已随岁月的流逝尘封在了历史的长河,但大漠深处的胡杨,却依然生生不息,成了居延文化辉煌历史的见证者。
额济纳——大漠——胡杨,很久以前就对它产生了无限的向往。于是当一年一度的胡杨林黄金期到来之际,沿着千百年居延文化的脉络,我终于走进了额济纳,走进了大漠深处的那片胡杨林。
当置身于额济纳,当看到那片金黄色的胡杨林,我突然发现,这胡杨林原来就在额济纳旗中,或者说有了胡杨林才有了今天的额济纳。不由得,我对自己的发现感到非常的新奇。
额济纳胡杨林浩浩荡荡,巍巍壮观,绵延二三十公里,号称八道桥。据说八道桥因黑河水流入额济纳旗分成了8条河流,每条河流都有一座桥而得名。因此,八道桥也就成了额济纳胡杨林景区的总称,据说总面积达三十多万亩。
我恍然大悟,河流是万物之源。正是有了这些河流,才有了额济纳绿洲,才有了这片生生不息,数千年生而不死的胡杨林。
“三千年的守望,只为等待你的到来”。这是走进胡杨林看到的最令人激动的一句话。于是从一道桥开始,沿着弯曲而又带着弧线型的木栈道,我融入了胡杨林这片金黄色的天地。
早晨的阳光,清新而又明亮,万道霞光把胡杨林照的遍野金黄。一排排胡杨,如披了金色铠甲的卫士,威武而又潇洒;一棵棵胡杨,又像一个个披金戴银的少女,婀娜而又多姿。放目看去,胡杨林更像一幅火红色为基调的画卷,把大漠以及天与地衬托的灿烂辉煌。
漫步到二道桥与三道桥之间,可见一面清澈透亮的湖泊。湖泊明亮如镜,倒影婆娑,把蔚蓝色的天、灰黄色的地以及被阳光照射的一棵棵、一排排金灿灿的胡杨,连在一起又映在水中。搭眼望去,不知是林在湖中,还是湖在林中,也不知是林在天中,还是天在湖中。一时间天地相连,满目金黄和蔚蓝。哪里是湖,哪里是天,哪里是胡杨,竟一时无法分得清。
额济纳河造就了额济纳绿洲,滋润了千年胡杨的繁衍生息。因此每一道桥附近,都成了胡杨繁衍生息之地。尤其是二道桥与三道桥附近,胡杨最为集中,也最为茂盛。一棵棵胡杨,枝叶繁盛,形态挺拔,姿态万千,成了胡杨林景区最为亮丽的风景线。因此也成了摄影者的天堂,无数个手持“长枪短炮”的摄影爱好者,汇聚在此,忙着拍照一天之中胡杨林最佳的美姿。
大漠胡杨的神奇在于它生命力的顽强,还在于春夏秋冬轮回中的韬光养晦。每年365天中,至少有350天引而不发,默默无闻。可到了9月下旬至10月上旬,短短的几天,会随着一场秋风,突然由绿变黄,甚至一夜之间变的周身金黄。在短暂展示了它神奇而又华丽的光鲜之后,又会随一夜秋风秋雨,脱落的苍凉而又丑陋。
“三千年的守望只为等待你的到来。”不只是对胡杨短暂光鲜的赞美,还有它面对恶劣逆境和极端环境的千年守望。因此,胡杨之美,在于它短暂的光鲜亮丽,在于它风姿绰约的万千形态,也在于它失去短暂光鲜之后四季轮回中的韬光养晦,更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与风沙抗争的坚忍与顽强。
三道桥至四道桥之间有一片开阔地,胡杨在此嘎然而止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冠状植物。这植物枝叶通红,一望无际,像片红海,因此被称之为柳沙海。柳沙海中的红柳随风摇曳,婀娜多姿,与胡杨林相互比邻,交相辉映,构成了胡杨林景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穿过柳沙海到了四道桥,忽见一颗颗胡杨又迎面而来,却发现与二道桥附近的胡杨有所不同。前者枝叶繁茂,成排成队,后者高大挺拔,健壮威武。走近再看,原来到了著名的英雄林。
英雄林据说是因为张艺谋在此拍了电影《英雄》而名扬天下。事实上,英雄林果然不负英雄称号,一颗颗胡杨威武雄壮,像一个个勇猛的勇士,又像一个个骁勇善战的士兵,树干粗壮,孤傲悲凉,鬼斧神工,气魄雄浑。触景生情,不由得会想到电影《英雄》以及影片中描绘的那些土尔扈特东归英雄们的化身,也不由得肃然起敬。
英雄林中的胡杨树,大多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。“生而不死三千年”,正是对英雄林最真实的赞美。
五至七道桥是一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并不完全开放。因此到了五道桥后,乘摆渡车直接抵达了胡杨林景区的最后一道桥即第八道桥。从时间看,一早从一道桥开始游览,走到八道桥差不多到了傍晚时分,也正好赶上观看大漠日落。
八道桥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北部边缘。在这里,大漠胡杨已渐行渐远,迎面而来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。此时,夕阳西下,落日余晖,把巴丹吉林沙漠映照的一片火红。
站在高高的沙丘沙梁之上,目送日落,身披余晖,领略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绝妙意境,忽然会生出几多感慨。大漠胡杨,身居茫茫沙漠戈壁,面对恶劣生存环境,生而不死,死而不枯,枯而不朽,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与抗争,普天之下,无与伦比。
当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巴丹吉林沙漠尽头,胡杨林一日之游也告结束。当乘摆渡车回到了景区大门,当夜宿在额济纳旗宾馆房间,似乎游意未尽。整整一个夜晚,我的眼前,总漂浮着那金黄色的胡杨林。甚至在离开额济纳之后的许多天里,连晚上做梦,都还在胡杨林中徜徉。
(全篇完)